游走在死亡与科学间的自杀小队,成就了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也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在应用力学、数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门自然科学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钱学森手稿》中摘录了有关火箭喷气推进和飞行力学重要手稿;在《钱学森文集》中也收录了火箭动力学等六篇重要论文,这些论文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谁能想到这些重要的论文资料,都是钱老在被称为“自杀小队”的美国“火箭喷气推进实验小组”时期完成的。
火箭喷气推进实验小组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和NASA进行合作的JPL。LPL是由美国航空航天泰斗、钱学森的恩师冯卡尔曼一手创建,共包括五名成员。那么钱老所在的五人喷气推进实验小组为何被称为“自杀小队”呢?
时间的轮盘转到85年前,钱学森的恩师冯卡尔曼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已经是著名的科学家,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他经常以各种出奇制胜的想法找到问题的突破点,他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与科学家。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三名对火箭动力感兴趣的学生慕名找到冯卡尔曼,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这三名学生分别为航空系的博士生马林纳、火箭发动机发烧友弗曼、化学天才帕森斯。
三人向冯卡尔曼说明希望他能帮助三人研制探空火箭。要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美国,德国都在进行此类研究,但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谁能最先研究出来,那将会有划时代的意义。
冯卡尔曼眼前一亮,没想到三名学生有如此远大抱负,也颇为感动。在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填装式火箭,甚至在几百年前,一名叫做万户的人还乘坐着自己制造的火箭飞行器升入空中而失去了生命。
所以自古至今,火箭只是大多数人的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从来没有真正研制成功过。
其实这三名学生早在之前,就已经求助了多名教授,但都因为天马行空的想法而被拒之门外。可冯卡尔曼认为这项研究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并建议他们可以尝试将研究方向改为,能发射到近百千米高空的液体燃料飞行器和固体燃料飞行器。
这个高度的飞行器升空之后将图像传输设备带到空中,这样就可以观察到高空气象或者宇宙射线信息。这在其他国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他认为这值得一试,他全力支持三位学生的研究。并且答应可以将他的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的设施全部借给他们。
三位小伙子高兴地差点蹦起来,并且冯卡尔曼还同意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关于火箭推进及飞行特性的博士论文,科学泰斗亲自指导论文,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研究小组又迎来两位新成员,其中就包括冯卡尔曼的得意门生,我国的航空航天之父钱学森;还有一位叫做史密斯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至此五人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了,同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也就成为了全世界第一所研究火箭的大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法再好,行动力再强,没有科研资金一切都只是空谈。五人小组经常去大学附近的实验废料堆放处寻找有用的器材和材料。几人一起凑钱自掏腰掏去买器械。
他们也一起向富商巨贾拉过赞助,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对方的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名叫做阿诺德的在校学生为他们带来了1000美元的首笔科研资金,而这名学生后来成为了内华达大学的校长,可见他的眼光有多么长远。
当时的1000美元,已经够他们开始放飞梦想了,所以火箭研究小组马上就开始付诸于行动。研究液体燃料与研究固体燃料双管齐下,在实验室中几人提供想法并小规模实验,用氧气、酒精等材料做推进剂,信心大涨后,开始扩大试验规模。
但是一系列的实验都失败了,并且经常发生爆炸或火灾,没办法,他们只能离开实验室,来到学校旁边的空地继续实验,但是事故还是继续照常发生。有一次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炸飞的庞大零件直接砸向了他们。
好在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几人差一点就命殒当场,但经过此事后,研究小组也名声在外,被外界戏称为“自杀小队”。
文章来源:《飞行力学》 网址: http://www.fxlxzz.cn/zonghexinwen/2021/040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