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现实与困境反向飞行的候鸟
在我国8500 万残疾人口中,有108.7万残疾儿童少年。由于行动、视觉、听力以及智力等障碍,这些孩子不能正常接受教育,或者不能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就需要特殊教育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特殊教育的发展遭遇诸多壁垒。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现实中“风雨飘零”,他们也成为了一群反向飞行的“候鸟”。
▲2018年9月6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名特教老师为孩子点赞。
两种境遇
中国的特殊儿童,境遇往往大相径庭。
佳佳是一名先天小儿麻痹症患者,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她四处求医,但佳佳还是要与轮椅终身为伴。好在佳佳生活在医疗条件发达的大城市,她的父母也都是国企员工,经济收入稳定。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佳佳顺利地在普通教育体系内完成学业,现在已经保送到名校攻读硕士。
不过,像她一样幸运的女孩也许并不多见。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00 万到120万名婴儿出生时带有缺陷,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降生。但这些带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去哪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称,中国每年大约10 万名儿童遭到遗弃,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身患残疾。
另外一个故事中,有一对姐妹花,分别叫豆豆和丁丁。姐姐大两岁,是特殊儿童,妹妹是普通孩子,很是聪明可爱。到了这对姐妹该上学的那年,父母拿出全部积蓄,在济南一所以素质教育著名的小学旁边买了学区房。5月份,办完手续迁完户口,姐妹俩参加了小学入学面试。
然而等来等去,周围的邻居陆续收到了小学入学通知书,豆豆和丁丁却没有收到。她们的父母急了,到处打听,学校给出的回复是因为他们5 月份才买房迁户口,所以没有被录取。可事实是小区里比他们买房还要晚的邻居都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后来学校里一位熟人告诉他们,学校不想接受姐姐,可如果只收了妹妹而拒收姐姐,可能会被投诉,于是——学校连健康的妹妹也一起拒收了。父母想了各种办法,到处求人,最后的结局是——学校接受了妹妹,拒绝了姐姐。条件是父母签订保密协议,保证不能到处反映,更不能找媒体报道。父母在协议上签了字,从此,姐姐失学在家。
妹妹入学后,因为学校迫使姐妹分开,开始排斥上学。她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也不肯吃小饭桌,要求父母每天四次接送她。家里还有一个辍学的姐姐,这让父母痛苦不堪。仅仅上了一年,因为厌学,妹妹也退学了,追本溯源,她的罪过只是因为她有一个脑瘫的姐姐。
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的另一位特殊儿童家长发出喟叹:特殊儿童这个群体,就像一群候鸟,只能朝着相反的方向飞翔。当普通孩子的家长拼命攒钱买房,削尖脑袋想进名校的时候,这个群体却像一股逆流,拼命往郊区甚至农村,往人流少、教学质量差、环境差的学校里塞,因为那样的学校才有可能容下他们的孩子。
▲两位参观者被来自全国各地特教学校的听障、视障、智障和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创作的作品吸引。
歧视与隔离
据中国残联数据,中国8500 万残疾人士中,有超过1500 万人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其中有1200 万人就在农村。他们没能实现就业,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只能靠家庭成员供养、低保金和社会救助勉强度日。
经济条件上的困难,只是特殊儿童遭遇教育困境的原罪之一。
因为残障儿童是有特殊需求的病人,那么出于各种考虑,普通学校有理由拒绝残障学生,将他们推向特殊学校。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国6-14 岁学龄残疾儿童有246 万人,在校的残障儿童中能接受全纳教育的比例仅为5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了90%左右。
在特殊学校里,特殊儿童没有机会和没有残障的儿童相处,造成了另一种隔离。同时,由于特殊学校数量不多,且远离残障儿童的住处,大部分儿童必须住在学校,远离家人和朋友,同样不利于残障儿童的成长。
已有研究表明,有残障和没有残障的学生在一个无差别、没有排斥的环境下共同成长,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普通教育系统应当充分无障碍地向特殊儿童敞开大门,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愿望很难实现。特殊儿童除非能证明自己能适应学校的物理环境,否则可以被拒绝入学。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歧视同样存在。假如残障学生克服各种困难通过高考,他们要进入高等学府,还必须通过体检,普通高校存在拒绝某些残障学生的情况。目前,在中国8500万的残障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94 万人。也就是说,100个残障人士中,只有一个人上过大学。
文章来源:《飞行力学》 网址: http://www.fxlxzz.cn/qikandaodu/2021/0708/521.html
上一篇:那些不得不说的国外航空小镇
下一篇:飞行浅疲劳动态监测与干预技术的实证研究